第一章
阳一带,元气大伤。
更为关键的是,司马懿在得知长安失陷后,勃然大怒,矛头直指那些在战斗中表现不力的将领,其中就包括邓艾。邓艾被召回洛阳问罪,险些被处死,最终虽保住性命,却被贬为平民,不再任职。
知历者提到的两大威胁——钟会和邓艾,就这样被我们成功解除。历史的轨迹,已经彻底改变。
然而,就在胜利在望之际,一个不幸的消息打破了平静——诸葛亮病倒了!虽然他已经按照我的建议减少了工作量,注意休息,但长期的操劳和这次北伐的压力,还是损害了他的健康。
丞相病情如何我焦急地询问太医。
太医摇头叹息:丞相积劳成疾,肝火过旺,若不好好休养,恐怕...
这个消息让我心急如焚。在原本的历史中,诸葛亮正是在北伐途中病逝,如今历史似乎又要重演。我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
我立即写信给黄雪,请她联系知历者,询问是否有挽救诸葛亮的办法。同时,我日夜守在诸葛亮病榻前,亲自照料,确保他得到最好的治疗。
几天后,黄雪火速送来一封信和一包药材:师长说,这是他从西域获得的珍贵药材,对诸葛亮的病症有特效。按方煎服,一日三次,或可转危为安。
我立即按照药方,亲自为诸葛亮煎药。起初,诸葛亮的情况并无明显好转,但三日后,奇迹出现了——他的脉象变得有力,面色也红润了许多。
又过了七日,诸葛亮终于能够坐起来了:幼常,多亏你的精心照料,我才得以转危为安。
我欣喜若狂:丞相康复,乃国家之福,百姓之幸!
诸葛亮虚弱地笑了笑:这次病后,我更加明白身体的重要性。往后政务,我会更多地倚重你和姜维,自己则专注于大局谋划。
诸葛亮的这个决定,意味着我和姜维将承担更多责任,也意味着他已经开始为未来做准备。在原本的历史中,诸葛亮临终前将大权交给姜维;而现在,他提前开始了这个交接过程,这将让蜀汉的政权更加稳固。
诸葛亮康复后,我军继续巩固已占领的地区,同时向东方的魏国施压。司马懿在长安失陷的打击下,健康每况愈下,不久后便病逝,其子司马师继承了他的权位。
司马师比他父亲更加激进,上台后立即发动了对蜀汉的反攻。然而,由于我军已经牢牢控制了关中和河西走廊,魏军的进攻屡屡受挫。在一次关键战役中,姜维率军大败魏军,斩杀其主将,迫使司马师不得不撤军。
这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蜀汉士气。诸葛亮决定,是时候实施统一大业的关键一步了——攻打洛阳,彻底消灭魏国。
在出征前,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东吴孙权病逝,其子孙亮继位。这个消息让蜀汉朝野为之一震,因为孙权一直是维持蜀吴联盟的关键人物。
孙亮年幼,朝中大权必落入重臣之手。诸葛亮分析道,我担心东吴可能会改变对我们的政策。
我立即想到了陆逊:丞相,我曾与陆逊将军有所交流,他对蜀汉颇有好感。不如再派使者前往吴国,巩固联盟,同时探询陆逊的态度。
诸葛亮思索片刻,点头同意:此事非同小可,还是由你亲自前往为好。
就这样,我再次踏上了前往东吴的旅程。此时的金陵,因为君主更替而气氛凝重。孙亮年仅十七岁,朝中大权落入了大都督诸葛恪之手。
诸葛恪是诸葛亮的族弟,但两人性格迥异。诸葛恪野心勃勃,对蜀汉的态度也不如孙权友好。
在正式会见前,我设法与陆逊单独见面,询问东吴的局势。
自孙权驾崩后,朝中分为两派。陆逊低声告诉我,诸葛恪一派主张独立自强,与魏蜀保持距离;而我等则认为,应当继续与蜀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