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章
    一、暴雨倾盆入苗疆

    万历十二年夏,忠州连日暴雨,长江水势暴涨,浑浊的江水几乎漫上码头石阶。秦葵因需往石柱土司府递送一封密函,携良玉及数名家丁启程,却在途中遇山洪阻断官道,不得不绕入黔北苗疆的密林小径。

    七月的山雨来得骤急,豆大的雨点砸在阔叶树上,发出密如鼓点的声响。秦良玉身披一件粗麻布雨披,骑在一匹矮脚马上,小脸蛋被雨水打得冰凉,却依旧睁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四周。身旁的父亲秦葵一身青布短打,腰间悬着一柄锈迹斑斑的佩刀,眉头紧锁地望着前方被雨水冲刷得泥泞不堪的山路。

    “老爷,前面有炊烟!”家丁秦忠指着密林深处喊道。

    众人策马前行,穿过一片挂满雨珠的野芭蕉林,果然见几座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在雨雾中若隐若现。苗寨建在半山腰,用粗大的原木打桩,楼板离地数尺,既可避湿,又能防兽。屋檐下挂着晒干的辣椒和玉米,被雨水一淋,红的黄的格外鲜亮。

    刚到寨口,一位头裹青布帕、身着靛蓝蜡染衣裙的苗家妇人撑着竹伞迎了出来,见是汉人,眼中闪过一丝警惕。秦葵翻身下马,拱手道:“在下秦葵,忠州人氏,因山洪迷路,想在贵寨借宿一晚,必有重谢。”

    妇人打量着他们,见秦葵虽是儒生打扮,却气度沉稳,身边的小“公子”虽年幼,眼神却亮得惊人,便松了口气,用带着口音的汉话道:“外面雨大,先进来躲躲吧。只是我寨贫困,恐招待不周。”

    进了寨门,良玉才发现这苗寨别有洞天。青石板路被雨水洗得发亮,两旁的吊脚楼错落有致,屋檐下挂着铜铃和兽骨,风吹过叮当作响。几个苗族孩童光着脚在雨中追逐,见了生人,便躲在母亲身后,露出好奇的眼睛。

    妇人将他们引至一座稍大的吊脚楼前,喊道:“阿公,有远客来了!”

    二、钩镰倚壁老猎人

    楼内光线昏暗,弥漫着木柴燃烧的青烟和草药味。火塘里燃着熊熊篝火,烤着几只山鸡,油星滋滋作响。角落的竹架上挂着几张兽皮,墙角倚着一柄造型奇特的兵器——长约六尺,木杆黝黑,顶端并非枪头,而是弯如新月的铁钩,钩尖闪着冷光,靠近杆处还横出一根短铁刺,形似农具中的镰刀。

    一个须发皆白的苗族老人坐在火塘边,正用一块油布擦拭那柄钩镰。他身材干瘦,皮肤呈古铜色,脸上布满深如刀刻的皱纹,唯有一双眼睛,在昏暗光线下锐利如鹰。听见声响,老人抬起头,目光如电般扫过秦葵父女,最后落在良玉身上。

    “阿公,这是忠州来的秦先生,想借宿一晚。”妇人说道。

    老人“嗯”了一声,放下钩镰,指了指火塘边的空位:“坐吧。雨天路难走,能到我‘黑藤寨’,也是缘分。”他的汉话比妇人更流利,却带着一股久居山林的苍劲。

    秦葵谢过,拉着良玉坐下。良玉的目光却被那柄钩镰牢牢吸引,她从未见过如此怪异的兵器,既像枪,又像镰,尤其是那弯钩,不知在实战中如何使用。

    老人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拿起钩镰,在手中把玩着,忽然问道:“小娃子,你看这‘苗钩镰’,觉得如何?”

    良玉脸颊微红,却大胆地说:“这兵器……弯钩似可钩人马腿,横刺似可破甲,只是不知比起长枪,威力如何?”

    老人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笑道:“小娃子眼光不错。这钩镰专破长兵,尤其适合山林作战。你会使枪?”

    秦葵忙道:“小女……小侄自幼顽皮,略懂些粗浅枪术,让老丈见笑了。”他险些说漏嘴,连忙改口。

    老人却不在意,盯着良玉道:“哦?可否比划两下?”

    良玉看向父亲,秦葵点点头。她便起身,走到火塘边的空地上,从家丁手中接过自己的白蜡木枪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巾帼英雄秦良玉简介 >巾帼英雄秦良玉目录 > 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