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因怕淋雨,她用油皮仔细包着,此刻取出,枪杆依旧光滑如新。
她定了定神,当着老人的面,演练了一套父亲新教的“五虎断门枪”。虽因场地狭小,未能完全施展,但枪出如龙,招招刚猛,尤其是“猛虎扑食”一式,枪尖直指火塘,带起的劲风竟让火苗微微倾斜。
演练完毕,良玉收枪而立,额角已渗出细汗。老人抚着白须,半晌不语,忽然问道:“你这枪术,刚则刚矣,只是……可曾想过‘柔’字?”
三、山藤缠树道玄机
良玉一怔:“枪乃长兵,贵在刚猛,要柔何用?”
老人站起身,拿起那柄苗钩镰,走到她面前:“你看这山藤,”他指了指窗外一株缠绕在古树上的青藤,“暴雨狂风,大树或可被吹折,山藤却能随风摇摆,不折不挠。用兵如用藤,刚猛有余,柔韧不足,便是死招。”
他顿了顿,用钩镰在地上划出一道弧线:“你刚才那‘猛虎扑食’,枪尖虽快,却如硬弩强弓,一旦刺空,旧力已尽,新力未生,便是破绽。若换作钩镰,”他手腕轻转,钩镰在空中划出一个流畅的圆圈,“可钩可锁,可缠可绕,如藤缠树,让敌招不得出,力不得发。”
说着,老人让秦忠拿起一根扁担当作长棍,自己手持钩镰,示意良玉观看。秦忠用力横扫扁担,势大力沉,老人却不硬接,脚下滑步,身形如猿猴般灵活闪避,同时钩镰的弯钩顺势一搭,竟将扁担牢牢锁住,轻轻一旋,秦忠便觉手臂一麻,扁担险些脱手。
“看到了吗?”老人收招道,“长兵怕缠,短兵怕摔。这‘山藤缠树’之法,不在力大,而在巧劲,在身法,在‘随势而变’。”
良玉看得目瞪口呆,心中豁然开朗。她想起自己平日练枪,确实一味追求刚猛,父亲也说过“刚柔并济”,却总不得要领。此刻见老人以柔克刚,用小小钩镰破了扁担的猛力,顿时明白了“柔”的真谛。
“老丈,”良玉忍不住上前一步,“可否教我这‘山藤缠树’的口诀?”
老人看着她眼中急切的光芒,又看了看一旁微笑的秦葵,沉吟片刻,点头道:“也罢,你这小娃子,倒是块学武的料。听好了——‘步如藤根扎,身如藤条晃,手如藤须绕,力如藤筋韧。’记住,用钩镰如用藤,要缠住敌人,而非硬拼。”
这十六字口诀朗朗上口,良玉反复默念几遍,便已记在心里。她拿起自己的白蜡木枪,试着按照口诀中的“身法”移动,却觉得异常别扭,枪杆太长,难以像钩镰那样灵活缠绕。
老人见状,笑道:“你这枪是长兵,若要学藤缠之法,需得变通。来,我教你用枪破长兵之法。”
他让良玉持枪进攻,自己则用钩镰防守。良玉使出“黑虎剪尾”,枪杆横扫老人下盘,老人却不躲不闪,待枪杆近身,突然用钩镰的弯钩勾住枪身,同时横刺前伸,抵住良玉的手腕。
“你看,”老人道,“你的枪被我钩住,便如树被藤缠,动弹不得。此时我若用力一拧,你的手腕便要脱臼。”
良玉惊出一身冷汗,这才明白自己平日练的枪术,在实战中竟有如此大的破绽。她恭敬地对老人一揖:“多谢老丈指点,小……小子受益匪浅。”
四、月下揣摩创雏形
当晚,秦家被安排在吊脚楼的偏房休息。雨渐渐停了,一轮弯月从云缝中探出头,洒下清辉,将苗寨的吊脚楼镀上一层银边。山林里传来虫鸣和远处的虎啸,更显夜的幽深。
良玉却毫无睡意,老猎手的“山藤缠树”口诀在她脑中不断回响。她悄悄起身,走到屋外的空地上,借着月光,开始揣摩如何将钩镰的技巧融入枪术。
她先练习“步如藤根扎”,双脚微分,重心下沉,如藤根般牢牢扎在地上,却又能灵活移动。然后是“身如藤条晃”,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