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随着天气转冷,沈昭宁的作息越发严苛。每天早读课,她总是第一个到教室,呵着白气在黑板上默写英语课文。英语老师李敏注意到这个变化,特意在课堂上表扬:沈昭宁同学的作文,用词精准,语法地道,完全有竞赛水准。放学后,李敏把她叫到办公室,塞给她一本《新概念英语》:拿去看吧,别太拼命,要注意身体。
然而,高强度的学习还是让她病倒了。那是一模考试前一周,沈昭宁发着高烧,浑身滚烫。奶奶守在床边,不停地用温水给她擦身。她迷迷糊糊中还念叨着:奶奶,帮我把数学错题本拿来...奶奶抹着眼泪答应,却偷偷把作业本藏了起来。
第二天清晨,沈昭宁是被一阵争吵声惊醒的。班主任王老师得知她生病后,特意赶来家访。婶子,昭宁是棵好苗子,我们得支持她。王老师的声音从堂屋传来,但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身体垮了,一切都白费。奶奶抹着眼泪点头:我懂,就是看着心疼...
那天之后,沈昭宁的作息表上多了一项:每晚九点半,必须陪奶奶看半小时电视剧。起初她坐立不安,总想着没做完的习题,但看着奶奶欣慰的笑容,渐渐也能静下心来。有次电视剧里演到高考的情节,奶奶突然说:昭宁,不管考得怎么样,在奶奶心里,你永远是最棒的。她靠在奶奶肩上,泪水无声地滑落。
临近中考时,学校组织了最后一次模拟考。沈昭宁握着笔的手微微发抖——试卷上的几何题,竟与她昨晚刷到的压轴题解法相似!交卷铃响时,她望着窗外飘雪,恍惚看见未来的自己站在清华园的银杏树下微笑。
放榜那天,镇中学的公告栏前人山人海。沈昭宁在人群中踮着脚寻找自己的名字,当沈昭宁
总分第一的字样映入眼帘时,她的泪水夺眶而出。奶奶挤过人群,紧紧抱住她:我的好孙女,你做到了!人群中,王老师和李敏相视而笑,眼中满是欣慰。
那天晚上,奶奶特意杀了一只老母鸡,炖了一锅香气四溢的鸡汤。沈昭宁喝着汤,望着奶奶眼角的皱纹,暗暗发誓:这一世,一定要让奶奶过上好日子,一定要走出小镇,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高中:在题海沉浮
踏入市一中的校门时,沈昭宁仰头望着气派的教学楼,攥着录取通知书的手心沁出薄汗。校服口袋里装着奶奶连夜煮的茶叶蛋,温热的温度透过布料传来,让她想起临行前奶奶反复叮嘱的话:在学校别省着,吃饱了才有力气读书。
第一节数学课,老师在黑板上飞速推导微积分公式,沈昭宁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符号,却仍感觉跟不上节奏。课后,她抱着课本追到教师办公室,却发现门口早已排起长队——重点高中的竞争远比她想象得激烈。当她终于轮到提问时,数学老师扶了扶眼镜:基础不错,但思维还不够灵活,多做些拓展题。
晚自习的铃声响起,沈昭宁咬开钢笔帽,翻开《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后排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几个男生围在一起讨论游戏攻略,其中穿白色卫衣的男生突然提高音量:听说沈昭宁中考全县第一书呆子罢了。她的笔尖顿了顿,在草稿纸上用力划出一道歪扭的线,又深吸一口气继续演算。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物理实验课。那天,老师布置了研究电磁感应的课题,要求分组完成实验报告。沈昭宁被分到和班上最调皮的陈宇一组,对方全程翘着二郎腿,漫不经心地摆弄导线:随便糊弄下得了,费那劲干嘛她没说话,独自反复调整电流计,记录了整整五组数据。当实验失败第四次时,陈宇突然凑过来:试试把磁铁换个方向没想到,指针竟有了明显偏转。
原来你不是不懂。沈昭宁抬头,看见陈宇挠着后脑勺笑:以前觉得读书没意思,现在发现还挺酷。那天之后,两人常在实验室待到深夜。有次暴雨突至,实验室屋顶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