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沈昭宁扑过去护住实验数据,后背被淋湿大半。陈宇见状脱下校服外套披在她肩上:傻不傻数据没了可以重做,人感冒了怎么办
高二寒假,沈昭宁主动申请留校参加竞赛集训。实验室里暖气不足,她裹着军大衣做题,手指冻得通红。某天傍晚,她在走廊背书时,意外撞见教导主任抱着试卷经过。这么拼主任停下脚步,来我办公室,有份清华自招的资料给你。推开门,桌上摆着杯冒着热气的姜茶,旁边是一叠泛黄的竞赛真题——那是主任珍藏多年的资料。
高三的百日誓师大会上,沈昭宁作为学生代表发言。站在主席台上,她望着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突然想起重生前在菜市场讨价还价的自己。我们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她握紧话筒,声音微微发颤,是为了有一天,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台下掌声雷动时,她在人群中望见了奶奶——老人戴着老花镜,举着手机,正对着她不停拍照。
模拟考的压力如潮水般涌来。有次月考失利,沈昭宁躲在操场角落哭泣,却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是物理课代表林薇,递来一包纸巾:我观察你很久了,你太紧绷了。那天傍晚,两人坐在双杠上聊天,林薇说起自己的梦想是成为医生:其实我们都一样,在黑暗里拼命奔跑,只为看到光。
高考前三天,沈昭宁突然收到一个包裹。拆开褪色的蓝布包袱,里面是二十个咸鸭蛋,还有奶奶歪歪扭扭的字迹:给我孙女补营养,别紧张,奶奶等你回家。她把鸭蛋紧紧抱在怀里,泪水滴在布料上,晕开深色的痕迹。
考试当天,沈昭宁在考场外遇见了特意赶来的王老师。老人从帆布包里掏出一颗水果糖塞进她手心:吃了定心。当最后一门考试的铃声响起,她走出考场,望见远处奶奶挥舞的红围巾,以及站在梧桐树下微笑的陈宇和林薇。蝉鸣聒噪的盛夏里,她知道,这一程的拼搏,终于抵达了下一个起点。
大学:破茧成蝶之路
踏入清华园的那一刻,沈昭宁的帆布鞋踩在青砖路上,发出细微的声响。迎新处的学长学姐热情地接过她的行李,行李袋里装着奶奶塞满的土鸡蛋和亲手缝制的护膝。看着周围穿着时尚、谈笑风生的同学,她低头扯了扯洗得发白的校服外套,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这里的一切都太过耀眼,让她这个从乡镇走出来的女孩,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差距。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新生见面会上,教授展示的前沿研究成果让沈昭宁目眩神迷。当大屏幕上出现纳米材料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案例时,她的心跳陡然加快。散会后,她攥着记满问题的笔记本,追到教授办公室门口,却又在看到办公室里西装革履、侃侃而谈的学长学姐时,紧张得手心冒汗。直到夕阳西斜,办公室里只剩下最后一位老师,她才鼓起勇气敲门:老师,关于今天讲的量子点材料......
大一的微积分课成了沈昭宁的噩梦。课堂上,教授的语速极快,黑板上的公式如流水般倾泻而下。她疯狂地记着笔记,却发现跟不上节奏。第一次小测,她只得了68分。那天晚上,她躲在图书馆的角落里,翻看着同学们工整漂亮的笔记,眼泪不争气地砸在书页上。手机突然震动,是奶奶发来的语音:昭宁啊,奶奶今天去庙里求了支签,说你肯定顺顺利利的......听着奶奶带着乡音的安慰,她擦了擦眼泪,重新翻开课本,在笔记本上写下:沈昭宁,你没有退路。
为了弥补基础差距,沈昭宁几乎住在了图书馆。清晨,她是第一个刷开图书馆大门的人;深夜,她是最后一个离开自习室的身影。她开始主动加入学习小组,尽管一开始连讨论时的专业术语都听不懂,但她坚持每天记录不懂的词汇,回宿舍后熬夜查阅资料。同组的学姐李悦注意到了这个沉默却努力的女孩,常常在课后留下来给她补课:你知道吗我最佩服你的就是这股劲儿,很多人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