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愿的人生蓝图;周晓彤说起小城生活的安逸与视野的局限,她的随和开朗下隐藏着对未来的迷茫;连一向游离的王倩也难得地开了口,谈起她创作时无人理解的痛苦和对理想与现实巨大落差的恐惧。

    这一夜,在充斥着消毒水气味的医院走廊和昏暗的灯光下,六颗年轻的心第一次真正靠近。那些来自不同世界的壁垒,在坦诚的脆弱和共同的忧虑面前,裂开了缝隙。她们不再是标签化的富家女、穷学生、乡下姑娘,而是各有伤痕、各有重担的个体。理解和同情,像微弱的暖流,在她们之间悄然流淌。

    林薇出院后,身体还很虚弱。而那个之前被她们视为灾难的跨学科小组课题,截止日期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这次,没有抱怨,没有推诿。一种无形的默契在306宿舍滋生。

    课题必须完成,

    李婷站在宿舍中央,声音沉稳有力,她第一次如此自然地承担起组织者的角色,林薇需要休息,我们得重新分工,把她的核心部分分担出来。

    她摊开计划表,条理清晰。

    我…我可以做基础的数据录入和资料查找,

    陈芳鼓起勇气,小声说,我打字快,也坐得住。

    她的目光不再躲闪。

    苏雅立刻接话:上次林薇联系的那个关键专家,我让我爸秘书帮忙约到了!后天下午视频访谈。

    她晃了晃手机,这次没有炫耀,只有解决问题的急切。

    展示环节很重要,

    王倩放下画笔,难得地看向大家,视觉呈现交给我。林薇的逻辑框架和文案基础很扎实,我可以围绕这个做设计。

    她的眼神里有了温度。

    周晓彤用力点头:需要跑腿、打印、沟通协调的杂活都归我!保证完成任务!

    她活力满满的样子像个小太阳,驱散着残留的阴霾。

    林薇靠在床头,看着伙伴们,喉咙有些发堵。她强撑着说:核心论点部分我思路最熟,我口述,你们帮我整理记录行吗

    当然行!

    五个人异口同声。

    协作的齿轮开始真正咬合运转。陈芳的指尖在键盘上飞舞,将林薇口述的观点转化成精准的文字;苏雅利用她的人脉和资源,不仅搞定了关键访谈,还拉来了一笔小小的赞助,解决了打印和材料制作的燃眉之急;王倩的设计才华彻底绽放,她将林薇严谨的框架和陈芳收集的翔实数据,转化为极具冲击力的信息图表和演示文稿,风格独特又专业;李婷如同精密运行的CPU,统筹全局,调整细节,确保每个环节无缝衔接;周晓彤则像最可靠的润滑剂,跑前跑后,买饭打水,用她的热情鼓舞着偶尔疲惫的同伴。

    深夜的宿舍灯火通明,键盘敲击声、低声讨论声、翻阅资料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她们分享着同一袋周晓彤买回来的热腾腾的包子,苏雅贡献出她珍藏的进口咖啡豆。当王倩展示她为课题设计的最终版主视觉——一个由六种不同材质、不同色彩丝线共同缠绕编织、最终破茧而出的蝶形图案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那是一种无声的宣言。林薇看着屏幕,又看看身边一张张专注而疲惫却闪着光的脸,心底涌起一股久违的暖流。她们不再是孤岛。

    课题汇报那天,她们的表现堪称惊艳。逻辑严密的数据分析,极具创意的视觉呈现,流畅自信的团队配合,赢得了教授们的一致好评。当最终的高分公布时,六个人在教室后排紧紧拥抱在一起,笑声和眼泪交织。那一刻,所有的差异都被成功的喜悦和共同的汗水模糊了界限。

    课题的成功像一把钥匙,开启了306宿舍新的可能。一个周末下午,王倩看着陈芳灵巧地用废弃的包装绳编着一个小巧的杯垫,一个念头忽然闪过。她拿起陈芳编好的杯垫,又拿起自己设计的一张印有校园银杏叶图案的卡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重茧简介 >六重茧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