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着人清查所有庶出产业,将侵占的嫡产一一收回。期间遇到不少阻力,甚至有庶出子弟拿着匕首堵在我房门口,却被沈砚之当场拿下,打断了手筋。
若雪,你看。某天夜里,沈砚之抱来一摞卷宗,这是我整理的侯府新规矩,共十八条,每条都写明了嫡庶界限和赏罚标准。
卷宗上的字迹刚劲有力,比他以前的字多了几分沉稳。我翻看着,忽然发现最后一页画着个歪歪扭扭的拨浪鼓,旁边写着:愿侯府如鼓声响,清正明了。
我忍不住笑了出来,沈砚之见状也跟着笑,笑容里没有了以往的讨好,多了几分坦然。
冬至那日,侯府举行家宴。这是新规施行后的第一次大宴,庶出子弟按规矩坐在偏厅,正厅里只有我和沈砚之,以及按例出席的几位老臣。沈老太太被禁足后,侯府第一次有了真正的宁静。
夫人,这是您的汤。丫鬟端上一碗红枣莲子羹,正是沈砚之早上亲手熬的。
我舀了一勺,却看见碗底沉着颗晶莹的莲子——那是他昨夜一颗颗剥出来的。抬眼时,正撞上沈砚之看过来的目光,他慌忙低头,耳尖却红了。
沈砚之,我忽然开口,你说,这侯府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他抬起头,眼中映着烛火,亮得惊人:会是您希望的样子。嫡女有尊严,庶出知本分,侯府上下,再没有欺辱,没有算计。
嗯。我点点头,将莲子羹喝完,希望如此。
窗外的雪还在下,却不再像前世那样冰冷刺骨。侯府的红墙在白雪覆盖下显得格外肃穆,而我知道,这座百年府邸,正在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新生。
沈砚之看着我,忽然低声道:若雪,等开春了,我们去城郊给煜儿立个碑吧。
我握着汤匙的手顿了一下,随即轻轻嗯了一声。烛光摇曳中,我看见沈砚之嘴角扬起一抹浅淡的笑,那笑容里,有赎罪的沉重,更有对未来的期许。
或许,真正的新生,不是忘记过去,而是带着伤痕,依然选择走向光明。而侯府,正在我和他的手中,一步步走向那个光明的未来。
第十章
开春那天,我和沈砚之去了城郊的乱葬岗。当年孩儿被苏若柔扔在这里,如今我们为他立了块石碑,碑上刻着沈煜之墓,旁边种满了孩儿生前喜欢的向日葵。
煜儿,爹娘来看你了。沈砚之将新做的木马放在碑前,声音哽咽,以前是爹不好,以后每年今日,爹都来给你带新玩具。
我摸着冰冷的石碑,想起前世孩儿夭折时,我连块像样的坟头都没能给他立。如今看着沈砚之笨拙地擦拭墓碑,忽然觉得,有些伤口虽然永远无法愈合,但至少,有人愿意陪着你,一起面对那些结痂的疤痕。
从乱葬岗回来后,侯府的改革进入了尾声。庶出子弟中,有才能者被送去书院,安分守己者保留份例,唯有那些依旧作祟的,被沈砚之毫不留情地赶出了侯府。曾经乌烟瘴气的侯府,如今竟真的有了几分清正之气。
这天,我正在织坊查看新出的锦缎,沈砚之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份邸报:若雪,你看!陛下采纳了我们的建议,在全国推行《嫡庶律》细则,还特意提到了侯府的改革作为范例!
邸报上,靖安侯府嫡女掌家,规矩清明几个字格外醒目。我看着沈砚之兴奋的样子,忽然想起第一次在金銮殿上见到他时,他眼中只有震惊和不解。
这是你应得的。我接过邸报,若不是你雷厉风行地收回庶产,陛下也不会看到改革的成效。
不,是我们应得的。沈砚之纠正我,眼神温柔,若雪,没有你,就没有现在的侯府。
他的目光太过灼热,我不得不移开视线,却在这时看见织坊门口站着个熟悉的身影——是前世替我挡过刀的忠仆张妈,她当年被苏若柔发卖,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