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5章 承上启下
死者蜷曲的脚趾,刀把上的红布蹭到血痂,竟瞬间渗成深紫,“三个月三起案子,死者分属‘农工商’,正好应了‘三才’——头儿,您说这凶手,是不是在摆什么‘索魂阵’?”

    张小帅蹲下身,指尖蹭过死者脚踝的血痂——痂下的皮肤呈青黑色,像被某种毒草染过,却没有油镬案时的蜡油味,反而带着股子淡淡的铁锈香。他忽然想起陈大人离任前留的密信:“若见‘钩魂索’重现,必查‘铁丝坊’旧案——那是当年与茧作局、油作局并称‘三邪坊’的秘坊。”

    “铁丝坊,正德年间专为东厂制刑具。”他摸着死者手腕的勒痕,铁丝的纹路竟与腰牌上獬豸纹的鬃毛如出一辙,“他们能把铁丝拉成头发丝细,还能在丝上刻‘锁魂纹’——当年嘉靖爷查抄时,坊主带着秘方失踪了,听说那秘方需得用……”

    “用獬豸纹的铜水铸模。”老王突然插话,从袖管里掏出半片生锈的铁丝——正是从王屠户尸身上取下的,“我今儿去查了户籍,三个死者的祖上,都和当年铁丝坊的匠工有点干系:货郎的爷爷是坊里的‘拉丝匠’,王屠户的爹给坊主当过厨子,还有城东的李织女,她姑姑是坊里的‘纹绣娘’……”

    窗外突然传来夜枭的怪叫,惊得灯笼光焰跳了跳。张小帅看见死者攥着的糖葫芦上,那颗泛红的山楂果,竟和脚踝的血痂一个颜色——像被钩魂索勾住的魂,落进了人间的甜里,却终究逃不过苦。

    “走,去铁丝坊旧址。”他扯下袖口的棉絮,裹住半片铁丝,“当年坊主失踪前,曾在应天府埋下‘三才索魂阵’,用‘农工商’的血祭獬豸,妄图借锦衣卫的气运还魂——现在阵眼怕是就在城西的‘铁器巷’。”

    :坊主的铜模咒

    铁器巷的老槐树在夜风里晃着枝桠,树下的废井散着霉味。

    张小帅踩着碎瓷片蹲下,井壁上的青苔里嵌着半块铜片——獬豸纹的鬃毛纹路清晰可见,正是铁丝坊用来铸“锁魂纹”的铜模。老王趴在井口照灯笼,光焰映着井壁上的刻痕:“戊申年秋,铸索三百,以农血开锋,以工血淬火,以商血镇纹……”

    “三百索,对应三百六十行,可凶手只杀了三个。”大牛的鬼头刀戳进泥土,翻出枚生锈的铁丝圈,“头儿,当年坊主是不是没完成阵法,所以现在有人替他‘补阵’?”

    话音未落,井里突然传来“簌簌”声,像有什么东西顺着井壁爬上来。张小帅的腰牌突然发烫——缺角的獬豸纹处,油渣混着铜锈,竟凝成个细小的“锁”字。他猛地想起货郎尸身攥着的糖葫芦:那串果子共三颗,红、黄、青三色,正好应了“农工商”的“三才”之色。

    “不好,阵眼在慈恩寺!”他突然起身,飞鱼服的补丁扫过铜模,“当年铁丝坊的铜模,有一块铸的是獬豸的‘独角’,坊主把它藏在慈恩寺的香炉里,用香火镇着——现在香火断了,铜模现世,凶手要拿咱们锦衣卫的‘三才’来补阵!”

    三人冲进慈恩寺时,往生殿的香炉正冒着青烟。张小帅看见香灰里埋着半块独角铜模,铜模上缠着细如发丝的铁丝,铁丝末端系着三颗珠子:红玛瑙、黄玉、青金石,正是货郎、王屠户、李织女的生辰八字符。

    “原来‘三才索魂’,索的不是百姓,是咱们。”老王的声音发颤,灯笼掉在地上,“农工商,对应咱们仨——我当过农夫,大牛做过铁匠,您……您爹当年是布庄伙计!”

    话音未落,铁丝突然绷紧,像活物般缠上三人的脚踝。张小帅只觉脚筋猛地一紧,低头看见铁丝上的“锁魂纹”正在发光,纹路竟与他腰牌的獬豸鬃毛重合——当年坊主用獬豸铜模铸索,为的就是借锦衣卫的官威“镇魂”,却不想反而成了勾住自己的“锁链”。

    “用棉絮!”他突然想起袖口的棉絮——那是老王婆娘用艾草汁浆过的粗布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锦小旗简介 >大明锦小旗目录 > 第35章 承上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