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56章 单元5:凶宅置业记续
,獬豸的角,就永远对着恶。”他忽然望着凶宅天井,那里的醒魂草,不知何时已顺着暗格缝隙,长成了“人”字的形状,草叶的锯齿,在月光下,划开了“凶宅”的“凶”,显了“义”——义是正义,是人间的义,是让这凶宅,从此变成“义宅”的义。

    顺天府的百姓们不知道,凶宅的证物柜暗格里,藏着比任何档案都重的“人理”——但他们看见,那天之后,凶宅的门楣上挂了块新匾,“义庄”二字用醒魂草汁写的,夜里会发光;他们看见,老王的烟袋锅子,在证物柜前磕出的火星,再也不带着血腥,而是混着醒魂草的香;他们听见,小顺带着善堂的孩子们,在凶宅天井唱:“人非药,鬼非祟,暗格藏着光宝贝,醒魂草,开紫花,人理永远护着娃”

    当:绝密档案的重量(续)

    亥时的凶宅义庄烛火摇曳,老王怀里的新验骨刀还带着锻造的余热,刀鞘上的獬豸纹用醒魂草汁混朱砂绘成,角尖的断口处特意留着毛边,像刚从恶徒身上斩下的残角。张小帅指尖划过刀鞘纹路,触感与暗格底板的“人非药引”刻痕重叠——新刀的“獬豸”,正是旧骨的“理”,在烛火里泛着烫人的光。

    “断指小乞儿指节茧。”他忽然想起义庄停尸床上的无名骸骨,指骨:绝密档案的重量(终)

    卯时的阳光穿过老槐树的枝桠,在证物室窗台上投下斑驳的影。张小帅的指尖抠着树洞边缘的青苔,半枚银锁的残片沾着泥,锁面上“长命百岁”的“百”字缺了角,却在阳光里显了“白”——不是银锁的白,是孩子断指时裹的白布,是善堂馒头的白,是残绢里“秋石”二字被血浸前的、干干净净的白。

    “滑索拆了,锁还在。”他捏着银锁残片,绳孔处的红绳碎段,与小顺袖口的线头一模一样——那孩子总说“红绳是娘留的”,此刻却让他想起残绢里“童男童女露”的“露”字,雨字头下的“路”,曾是滑索架起的“劫路”,如今滑索断了,却在树洞里,藏着未说尽的“冤”。

    老王的烟袋锅子敲在窗沿上,震落的槐花掉进银锁残片的凹痕,竟将“长命”的“长”,衬成“怅”——竖心旁是他眼里的痛,长部是槐树的影。“这锁,”他望着树洞里的指甲刻痕,歪扭的“救”字边缘,还有未褪的阳粉,“怕是当年黑三爷‘鬼市’的‘活当’标记——童男戴银锁,童女插木簪,都是‘药引’的‘货号’。”

    小顺抱着新蒸的馒头站在门口,蒸汽模糊了他脸上的疤,却遮不住指节上的淡茧——那是替善堂搬柴火磨出的,却让张小帅想起义庄骸骨的“握杵茧”,此刻在馒头热气里,竟晃成“暖”字:日部是阳光,爰部是孩子的手,“小顺,”他忽然指着孩子袖口的红绳,“你这绳头,跟树洞里的锁绳,是同一种染法。”

    孩子愣了愣,指尖蹭了蹭馒头的白面,在银锁残片上按出个“人”形印子——不是残绢里的“药引”印,是带着麦香的、活生生的“人”印。“张哥,”他忽然想起昨夜在善堂听的故事,“王婆说,老槐树以前挂过‘鬼灯笼’,风一吹就响,像孩子哭后来您拆了滑索,可树洞里的锁,总有人偷偷塞进去。”

    更夫的梆子声敲过辰时,老槐树的影子漫进证物室,银锁残片的“白”字,在树影里裂成“自”“日”——自部是孩子的手,日部是天上的光,“自己的日”,该由自己握。张小帅忽然想起父亲暗格里的刻字:“人非药引,鬼亦非祟”,此刻树洞里的银锁残片,正对着暗格的“人”字,锁孔的光,像一只眼,在说“人,该被当人护”。

    “老王,”他摸着银锁残片的断角,那里有明显的牙印,“这锁是孩子咬断的——就像当年我爹咬断东厂的镣铐,就像小顺逃时掰断的滑索。”烟袋锅子的火星溅在槐花上,竟将花瓣染成淡紫——是醒魂草汁的颜色,是残绢朱砂褪后的颜色,“你瞧这茧,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锦小旗简介 >大明锦小旗目录 > 第56章 单元5:凶宅置业记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