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56章 单元6:东厂来抢功
时的晨光刚爬上青瓦,张小帅的指尖就在镇魂铃沿划出细响。铜铃是师傅临终前塞给他的,铃身刻着残缺的二十八宿图,唯有参宿的星点被磨得发亮——此刻他擦着那处凹痕,余光瞥见巷口卖糖画的担子晃了晃。

    一、生面孔的茧子

    卖糖画的汉子穿件洗泛白的青布衫,袖口卷到肘弯,虎口处的茧子结得比绣春刀鞘还厚。他握勺子的手悬在熬糖的铁锅上方,手腕翻转时却露出道斜疤——那是握刀格挡时留下的,和东厂番子训练时的伤口一模一样。

    “小哥儿,来块凤凰?”汉子堆着笑,勺子在石板上划出流畅的弧线,糖丝却在尾端抖了下,“今儿个新熬的麦芽糖,甜着哩。”

    张小帅盯着他指尖沾着的糖粒,忽然想起昨夜大牛说的话:“城东灰瓦小院的灯亮了整夜,门缝里漏出的影子,像在画什么符文。”他摸出枚铜钱递过去,指尖在汉子掌心快速按了三下——这是锦衣卫“三息戒备”的暗号,却见对方眼皮子都没抬,糖画往他手里一塞,转身又去招呼旁的孩童。

    更声从街角传来,打更的老周敲着梆子多绕了个圈。“天干物燥——”梆子声忽然重了半拍,“小心火烛!”后半句拖得老长,尾音里夹着个短促的“咄”——那是“东厂异动”的暗语,只有锦衣卫内部人听得懂。

    二、算盘珠子的裂痕

    老王的算盘“噼啪”响得比往日急。他盯着账本上“慈幼院施粥”的支出项,忽然用算盘珠敲了敲桌面:“头儿,王扒皮的师爷昨儿个往城东送了三趟匣子,装车时我瞅见了——红漆描金,跟咱去年缴的凶宅案卷盒一个样。”

    大牛攥着雁翎刀把,指节泛白:“那老狐狸称病躲了,莫不是把咱的底全卖给东厂了?”他忽然顿住,盯着窗外飘来的柳絮——巷口不知何时多了个补鞋的老头,膝盖上放着的牛皮靴,鞋头翘得跟东厂番子的皂靴一个弧度。

    张小帅没说话,指尖仍在擦着铜铃。铃沿的凹痕里嵌着粒细沙,他捏起来对着光看——沙粒泛着淡淡金粉,是城南药铺特有的“安神沙”,而昨天买走七钱朱砂的人,据说也买了半斤这沙。“老周绕了两圈,打更鼓点乱了三处。”他忽然开口,铜铃“叮铃”响了声,“

    红漆匣与病书生

    卯时的衙门堂鼓没响。张小帅攥着未缴的文书,盯着“本官奉旨巡视江宁”的告示,墨字在宣纸上晕成浅灰的云——王扒皮的字向来棱角分明,唯有“病”“避”二字写得格外虚浮,笔尖在“疒”字头拖出的尾痕,像极了被踩断的蛛丝。

    一、师爷的红漆匣

    昨夜亥时,他躲在照壁后看见的场景还在眼前:王扒皮的师爷抱着红漆匣,匣子角的鎏金纹擦着青砖发出轻响。那匣子他认得,去年查凶宅案时,自己亲手把十二卷尸检记录封进去,匣底还垫着张符纸——此刻符纸边角的朱砂印歪了,分明是被人撬过锁。

    “头儿,这匣子怕是装着咱的底。”大牛捏着腰间的盾牌,铁胎上还留着前日挡门时的刀痕,“昨儿个我去衙门领俸,看见典史的袖口绣着刺桐花——那是东厂暗桩的标记。”

    老王擦着算盘的手顿了顿,算珠在“王大人药费”栏上晃了晃:“他那风寒来得巧。前三日还能踢着咱的屁股骂‘文书漏了凶宅井砖的纹路’,今儿个就咳得说不出话——偏生师爷往城东送匣子时,走得比兔子还快。”

    张小帅指尖划过告示上“暂由典史代管”的“暂”字,墨渍沾在指腹上,像块洗不净的脏。他知道王扒皮在躲什么——去年炼丹房走水案,衙门的修缮银账册少了两页,而那两页,恰好记着“玄龟纹铜炉采购款”,和曹吉祥私吞的数目分毫不差。

    二、病榻上的密信

    巳时三刻,城西庄子的柴门“吱呀”开了条缝。张小帅戴着斗笠,混在送药材的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锦小旗简介 >大明锦小旗目录 > 第56章 单元6:东厂来抢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