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61章 单元6:东厂来抢功续
  的,藏着卷用黄绫包着的碎骨,“张头儿,这是‘人骨棺’——当年权阉们炼坏的‘活料’,就这么被砌进棺材,当‘丹渣’埋了。”

    小囡忽然指着草纸上的血字:“爹!这里有‘马’字!”借灯笼光凑近,只见“马成”二字旁,新添了行歪扭的小字:“窑砖改棺,魂归无路”——正是马员外的笔迹,墨痕里混着丹砂,竟和张小帅手中碎瓷片的血渍,在雨里晕成同一种红。

    镇魂铃忽然发出低鸣,铜铃缺角处的红绳垂进棺缝,竟勾出片带字的碎布——玄龟纹边缘,用丹砂写着“李三顺”“张五”……都是当年“活料名录”上的名字。张小帅望着棺木里的碎骨,忽然想起小囡说过的话:“刘掌柜的孙子说,宫里抬出的棺材,落地时从来没响——因为里面装的,不是人,是料。”

    “明日起,但凡内官监的棺,都得拆了漆、撬了板。”他将碎瓷片按在窑砖上,“弘德殿制”的刻痕与砖面暗纹严丝合缝,竟让砖面冰裂纹里的血渍,在雨里显出“人”字,“马大爷当年没算完的账,咱们替他算——棺木缝里的算筹印,比任何生死簿都清楚。”

    更夫的梆子声在雨里响起,敲的是新创的“验棺调”:“一敲棺头问姓名,二敲棺底查血痕,三敲棺缝看算筹,四敲棺钉送魂归——”大牛扛着锅盖盾跑来,盾面新刻的“算筹镇邪”四字沾了泥,“镇”字的提手却在雨中冲得发亮,像根戳向地府的算筹。

    “头儿,顺天府的人来了!”他指着巷口,王扒皮的囚服补丁在雨里飘着,如今的他不再是衙役,是殡葬铺雇的杂工,“他说内官监又送了口‘喜棺’,棺里装的是……是当年给丹炉看火的老太监。”

    张小帅望着王扒皮掌心的茧——那里刻着个极浅的“悔”字,用的是马员外的竹刀,蘸的是三年前的血。他摸出算筹刀,刀刃在棺木窑砖上刻下新痕:“老规矩,验棺先验人——哪怕是口装太监的棺,也得看看,里面有没有掺着‘活料’的骨。”

    雨丝忽然变急,镇魂铃的“叮铃”声混着算筹刀刻砖的“咔嗒”声,在暮色里织成张网——网住的不是鬼魂,是人间的债。当

    碎瓷片上的龙鳞纹

    正德九年冬,顺天府刑房的窗纸被北风撕出细口,冻裂的竹篾在案牍上投下蛛网般的影子。张小帅捏着半片碎瓷,釉面冰裂纹里嵌着的暗红斑点在烛光下泛着幽光,龙形暗纹缺了左爪,爪心处却有极细的“人”字刻痕——这是今晨从御药房废墟捡的,同批碎瓷片里,七片画着龙,唯此片刻着字。

    “头儿,王扒皮又来催案了。”捕快大牛抱着账本撞进门,棉靴底沾着后巷的煤渣,“御药房走水案拖了三月,东厂说再查不出火因,就把咱扔进豹房喂豹子——”话未说完,账本里掉出张血布,玄龟龙爪纹的缺口处,隐约可见“内官监”三字残痕。

    碎瓷片在掌心发烫,龙形暗纹的缺爪处,竟与血布上的纹路严丝合缝。张小帅想起三天前慈幼院的怪状:老院长暴毙时,手里攥着半片带丹砂的炊饼,饼面上用芝麻摆着“豹房”二字——如今看来,不是巧合,是死人留的线索。

    “去内官监后巷。”他将碎瓷片塞进暗格,顺便藏起马员外临终前塞给他的算筹——竹面上刻着的“离火”二字,边缘还留着老人指甲抠出的血槽。大牛挠着后脑勺扛起锅盖盾——这是他爹留的,盾面凹痕里至今嵌着半粒丹砂,“后巷那间馄饨铺,我昨儿见着东厂番子买了七碗——正常人谁吃这么多?”

    戌时三刻,内官监后巷的青石板结着薄冰。馄饨铺的灯笼在风中晃成歪扭的“死”字,张小帅盯着掌柜擦桌的布——蓝底白花,花纹竟和碎瓷片的龙鳞纹一样,只是每片“鳞”中心,都多了个红点,像被针扎过的眼。

    “来碗馄饨。”他故意撞向掌柜,对方袖口露出半截刺青:三簇火焰绕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锦小旗简介 >大明锦小旗目录 > 第61章 单元6:东厂来抢功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