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突然抵住个硬物。谁让你进来的

    程砚的声音裹着寒气,手中的窑铲泛着冷光。苏瓷举着相机后退半步,闪光灯照亮窑内景象

    ——

    数十排青瓦坯整齐码放,像列队的士兵。

    我就拍几张照片。

    她试图解释,却见程砚目光扫过她手中的相机,瞳孔骤然收缩。顺着他的视线望去,取景框里赫然映着窑壁上的古老图腾:三只首尾相连的玄鸟,翅膀上的纹路与父亲日记里的草图如出一辙。

    出去!

    程砚猛地夺过相机,苏瓷伸手去抢,慌乱中衣袖扫过窑边的鼓风装置。只听

    轰隆

    一声,沉寂的窑炉突然喷出火苗,热浪扑面而来。程砚脸色骤变,扑向鼓风箱的瞬间,苏瓷看见他后颈有道狰狞的疤痕,像条蛰伏的蜈蚣。

    data-faype=pay_tag>

    火焰舔舐着窑壁,程砚顾不上驱赶苏瓷,抄起长柄火钳调整窑内坯体位置。快加水!

    他冲苏瓷吼道,指向角落的木桶。苏瓷这才发现,窑炉底部的火膛正吞吐着赤红的烈焰,而程砚手中的火钳前端已烧得通红。

    她跌跌撞撞地提水,看着程砚将水泼进窑内。白色水汽蒸腾而起的刹那,窑内的青瓦坯竟泛起奇异的幽蓝,仿佛有星光在泥胎中流转。这是‘窑变’

    苏瓷看得目瞪口呆。程砚抹去额角的汗,声音难得柔和:青瓦要经过选泥、制坯、晾坯、装窑、烧制、洇窑六道工序,每道都马虎不得。

    他伸手从泥堆里揪出一团黏土,在掌心反复揉捏:就说这泥料,得选后山百米深的‘观音土’,黏性足杂质少。

    说着将泥团摔在案板上,啪

    的一声震得苏瓷心头一颤。程砚的手掌翻飞,眨眼间泥团就变成薄如蝉翼的瓦坯,边缘整齐得如同刀切。

    晾坯要等七天,不能见风不能见光,就像养孩子。

    程砚将瓦坯小心翼翼地码进木架,装窑更讲究,火道走向、坯体间距,差一分火候就不对。

    他指着窑内错落有致的坯体,苏瓷这才发现每块瓦的朝向都略有不同。

    火焰越烧越旺,程砚突然将一块湿布蒙在口鼻处。该洇窑了。

    他打开窑顶的气孔,冰冷的井水顺着特制的管道注入窑内。水汽与高温碰撞,窑炉发出低沉的轰鸣,仿佛远古巨兽的咆哮。苏瓷感觉脚下的土地都在震颤,而程砚却像尊雕像般纹丝不动,目光死死盯着窑内。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时,程砚打开窑门。苏瓷屏住呼吸,看着一块块青瓦被取出

    ——

    它们泛着深邃的黛青色,表面凝结着细密的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晕。这就是‘青如天,明如镜’。

    程砚的声音里带着自豪,但现在懂的人越来越少了。

    苏瓷伸手触碰刚出窑的青瓦,指尖传来温润的触感,仿佛触到了时光的褶皱。她忽然想起父亲日记里的话:青瓦有魂,守着一方水土。

    转头看向程砚,他正专注地检查瓦面,晨光为他硬朗的轮廓镀上金边。

    你后颈的伤……

    话一出口苏瓷就后悔了。程砚的动作顿住,沉默良久才开口:三年前窑炉爆炸,为了抢救这批窑变瓦。

    他摩挲着手中的瓦片,现在的年轻人都嫌这活又苦又不挣钱,可老祖宗的手艺,总得有人守着。

    苏瓷的相机还在程砚手里,屏幕上父亲日记里的玄鸟图腾与窑壁上的图案重叠。她突然意识到,父亲对青瓦的执念,或许不只是热爱。程砚,我想学烧瓦。

    这句话脱口而出时,连她自己都吓了一跳。

    程砚猛地抬头,眼中闪过惊讶,随即又恢复平静:烧瓦不是拍照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青瓦遗韵简介 >青瓦遗韵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