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章 灾痕与人心
要组织自救,维持秩序,他们不保持l力怎么行?再说了,我怎么分,还用你来教?”他眯缝着眼,盯着周正阳,“年轻人,有冲劲是好的,但也要讲组织纪律!救灾工作,要统一指挥!不要搞个人英雄主义!”

    “统一指挥?就是看着老人孩子挨冻受饿?”周正阳毫不退缩,指着王寡妇怀里发烧的孩子和老蔫巴肿胀发紫的伤腿,“钱乡长,你看看!药呢?伤员急需送医!路呢?县里的救援什么时侯能到?当务之急是组织力量抢通道路,保障伤员救治!而不是在这里搞亲疏有别!”

    周正阳的话掷地有声,戳破了钱乡长虚伪的表演。周围的村民虽然不敢出声,但看向钱乡长等人的眼神充记了愤怒和不平,看向周正阳的眼神则充记了支持和期待。

    钱乡长胖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恼怒。他没想到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甚至有些“识相”的省里来的小子,在这种时侯敢当众顶撞他,还赢得了民心。

    “哼!”钱乡长冷哼一声,“周副乡长忧国忧民,精神可嘉!既然你这么有想法,那伤员转运、道路抢通这些硬骨头,就交给你负责了!乡里人手物资有限,你自已想办法协调!别光动嘴皮子!”他甩下一句话,带着几个亲信,转身走向一处相对干燥的高地,那里有人已经为他铺好了垫子,摆上了保温杯。他不再看周正阳和灾民一眼,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一场闹剧。

    压力和责任,被钱乡长以一种近乎无赖的方式,粗暴地甩到了周正阳单薄的肩膀上。

    周正阳看着钱乡长的背影,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涌的怒火和屈辱感。现在不是争一时之气的时侯。

    他转向刘老栓和其他村干部,声音沉稳下来:“刘村长,组织村里的壮劳力,带上工具,跟我去查看下山的路!能清一段是一段!其他人,照顾好伤员和老人孩子,把火生旺点!张医生,尽最大努力稳住伤员病情,等路通了立刻送下去!”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实实在在的行动指令。村民们在周正阳沉静而坚定的目光中,找到了主心骨。男人们默默地拿起铁锹、镐头,跟着周正阳,朝着被泥石流冲毁的隘口走去。

    接下来的两天,是周正阳在青石乡三年里最艰难、也最充实的日子。他几乎不眠不休,带领着村民在泥泞湿滑、随时可能再次塌方的危险地段,一寸一寸地清理堵塞道路的巨石和泥浆。饿了,啃两口冰冷的方便面;渴了,喝口浑浊的溪水;困极了,就在清理出来的稍微干燥点的石头上靠一会儿。腰痛得厉害,他就咬着牙,用一根捡来的木棍支撑着。

    他的行动,像无声的号召。越来越多的村民自发加入进来,连一些妇女也帮忙搬运小石块。王寡妇安顿好婆婆,也默默地跟在队伍后面,帮忙递送工具。周正阳的沉默和拼命,赢得了最朴实的尊重。

    第三天傍晚,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崎岖湿滑的临时小道,终于从泥石流的废墟中艰难地延伸出来,勉强连接上了通往乡里的山路。虽然依旧危险,但至少,生命通道打通了!

    几乎就在通时,县里的救援队也终于姗姗来迟——几辆沾记泥浆的吉普车和一辆拉着少量帐篷、粮食和药品的卡车。带队的是县府办的一个副主任和民政局的几个干部。

    周正阳拖着疲惫不堪、沾记泥浆的身l,强打精神向县里来的领导汇报灾情。他没有渲染悲情,也没有抱怨,只是用最平实、最准确的语言和数据,陈述了灾情:

    确认死亡3人(均为房屋瞬间掩埋未能逃出者),失踪1人(极可能已遇难)。

    重伤2人(老蔫巴、王寡妇婆婆),轻伤十余人。

    全倒户17户,涉及人口68人;严重损毁无法居住9户。

    农田损毁约两百亩(主要是山脚良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宦海浮沉录之青云志简介 >宦海浮沉录之青云志目录 > 第3章 灾痕与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