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3
心动的瞬间
周五的化学课上,蓝安宁做了一个关于催化反应的报告。结束后,她注意到周默在笔记本上画着什么——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一个精细的分子结构图,旁边还有复杂的计算过程。
下课铃响,周默径直走出教室,笔记本却不小心留在了桌上。蓝安宁犹豫了一下,走过去假装整理书包,目光扫过那页纸——他竟是在完善她报告中提到的某个反应机理,而且推导出了一个她没想到的效率提升方法。
找这个吗
蓝安宁吓了一跳,周默不知何时已站在她身旁,手里拿着她掉落的笔。
谢谢。她接过笔,心跳莫名加速,你的计算...很有意思。
周默似乎没料到她看到了自己的笔记,耳尖微微泛红:你的实验设计也很出色。他停顿了一下,也许我们可以互补。
周一的小组会议上,蓝安宁和周默几乎同时拿出了自己的方案。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出发点完全不同,两人的工作却奇妙地衔接在了一起——周默的数学模型恰好能优化蓝安宁设计的反应系统,而她的实验数据又验证了他的理论预测。
完美!林老师拍手称赞,这就是团队合作的意义所在。
会议结束后,蓝安宁收拾着材料,听到林老师叫住周默:你和蓝安宁配合得很好。她思维活跃,你逻辑严谨,如果能互相学习,对你们都有好处。
周默点点头,目光越过林老师的肩膀,与蓝安宁的视线相遇。那一瞬间,两人都迅速移开目光,但某种默契已在无声中建立。
那天晚上,蓝安宁比平时晚了一小时才离开实验室。当她经过音乐教室时,里面没有灯光,门却虚掩着。她推开门,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漆黑的钢琴上。走近一看,琴盖上放着一本书——《音乐中的数学结构》。
蓝安宁不禁微笑。原来周默也在尝试理解她的世界。
她轻轻合上门,转身时差点撞上一个人。
抱歉,我没想到这么晚还有人。周默站在走廊里,手里拿着一杯咖啡和一本《前沿化学研究》。
两人都愣住了,随即同时开口:
你在看音乐理论
你在读化学期刊
沉默片刻后,两人不约而同地笑了。这是蓝安宁第一次看到周默真心实意的笑容,那双总是冷静的眼睛此刻弯成了温柔的弧度。
明天图书馆见周默轻声问。
蓝安宁点点头:老位置。
他们都知道,从这一刻起,一切都不一样了。
周六早晨,蓝安宁站在实验台前,反复检查仪器和试剂的摆放顺序。今天是学校的实验室开放日,作为化学课代表,她负责向参观的家长和学生展示几个趣味实验。
蓝同学,演示都准备好了吗林老师探头进来,身后跟着几位提前到访的家长。
差不多了,还有最后一个溶液的浓度需要调整。蓝安宁拿起一支移液管,小心翼翼地吸取烧杯中的液体。
实验室陆续挤满了人。蓝安宁扫视人群,没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周默昨天说过可能会来,但他向来不喜欢这种嘈杂的场合。
下面我们演示一个经典的蓝瓶子实验,展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可逆性。蓝安宁提高声音,将氢氧化钠、葡萄糖和亚甲蓝溶液混合在一个透明瓶子里。溶液在摇晃后变成蓝色,静置后又逐渐褪为无色,如同变魔术般引起阵阵惊叹。
正当她准备进行下一个实验时,实验室后门被轻轻推开。周默悄无声息地走进来,站在最后一排。他今天穿了件浅灰色毛衣,衬得肤色更加白皙。蓝安宁的手微微抖了一下,差点拿错试剂瓶。
接下来是大象牙膏实验,展示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蓝安宁深吸一口气,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