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弃了这个看似热闹实则只开花少结果的早市黄金点,每天将小三轮蹬得飞快,吱嘎作响地提前一个路口,停在侧街那棵浓荫匝地的老樟树底下。

    这里有风,树影婆娑,头顶还不会直接烤熟。旁边是个专卖针头线脑杂货的阿婆,她有一只总是懒洋洋趴着晒太阳、从不对人吠叫的温顺老黄狗。阿婆耳朵不灵光,但人极和善,看我年轻单干,每天出摊总会塞给我一个温热的大茶叶蛋,咧开掉了两颗门牙的嘴笑:小伙子长身体,多吃点!

    人和人之间,似乎总存在着某种隐性的纽带。

    老樟树下的生意真稳当了。头两天就积攒了几个主顾。后来,是那个花布衫大妈,她不仅自己来,回去后还拉着几个平日里跳广场舞的姐妹一起来凑热闹:来来来,就这儿!这小帅哥卖的果子新鲜着哩!甜!秤给得足!她们围在摊位前,一边挑选一边叽叽喳喳,像一片快乐的云彩。

    再后来,连附近老居民楼里最挑剔、号称活账本的李叔也成了常客。他腰板硬朗,目光锐利。开始只是皱着眉头在摊前看色泽,掂分量。他捏开几颗,查看果肉的厚度和核的大小。见我称重时总是让秤杆尾巴翘得高高的,找零钱也从不少一分,李叔那略显刻板的嘴角竟微微松动,最终朝我点了点头:是个做长久的实在人。东西好,人规矩。这句话,成了最好的金字招牌。

    熟客如云,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最初是零散的几个,渐渐变成了有组织的团体。傍晚夕阳染红半边天时,老樟树下就自发地排起了一支买果的小队伍。队伍不算长,但井然有序,大家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我剥果子的动作从笨拙到纯熟,快起来像飞。指甲缝里浸润了果汁的色素,变成了短时间难以洗掉的赭红。

    当树影被西沉的太阳拉得狭长无比时,我把三轮车骑回果园。筐子几乎空了,只余下零星的几片叶子粘在桶底。宋荔汐似乎掐准了点。刚踏进院子,她的目光就落在几乎空掉的筐上,又掠过我刚从零钱袋里掏出来的、按照面额码好的一叠厚实钞票上。那是将近千元的收入。

    今天卖了多少她倚靠着那扇吱呀作响的后门门框,手里拿着个啃了一半的馒头,上面没有酱也没有油星。几缕不听话的碎发被汗水黏在脸颊边,那双琥珀色的眼睛映着傍晚的天光,看不出过多的情绪,只有一层极淡的审视意味。

    老地方,老樟树底下。卖了四十二斤三两,零头抹了算四十二斤。嗓子还带着白天吆喝后留下的微哑,今天来的熟客多,排队了。

    她点了点头,慢悠悠地啃了一口馒头,白面渣子沾了一点在嘴角。目光在我被汗水浸湿又干透、留下盐渍的旧T恤上停留了一瞬,掠过我那被晒得脱皮发红的手背关节处,然后才开口:嗯。老位置稳当。果子快尾市了,价往上提提,别死心眼。声音不紧不慢,在日渐转暖的傍晚空气中显得很平和,但依旧带着那种独特的务实感,像是在布置一件理所当然的工作任务。

    知道。我答道,将那叠钱放在院中小木桌上压着的一块干净石头下面,钱在这。然后径直到水龙头边,拧开。清亮的井水汩汩流出,我低头就着水龙头猛灌了好几口,又痛快地淋了头和脸,激得浑身打了个冷颤,但瞬间带走了大半天的躁热粘腻。

    水花溅湿了胸前一大片,布料贴合在皮肤上,带着井水的凉意。我扯了扯贴在脖子上的湿衣领,转身准备去卸车棚,目光恰好扫过院子角落那一小堆刚采摘下来的次果。这些小果破损,或者卖相稍差,通常由三叔公分类后,或便宜处理,或自家消耗。然而此刻,那堆果子旁放着的东西却让我脚步顿住了。

    是两件叠得整整齐齐的旧衣服。一件是看起来几乎全新的、纯棉的深蓝色短袖T恤,胸口没有商标或印花;另一件是洗过多次、布料却依然厚实的迷彩长裤。像是三叔公穿过的款式,但又像是特意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就偷几颗荔枝,逼我当上门女婿简介 >就偷几颗荔枝,逼我当上门女婿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