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入门到进阶,从欣赏到创作,系统而科学。
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诗人,而是培养诗词爱好者。顾星河在一次师资培训会上说,让他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诗意的净土。
这时,一个意外的机会出现了。
教育部要推出一套新的语文教材,加强古诗词教学。他们邀请顾星河参与编写工作。
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林小雨兴奋地说,如果能参与教材编写,影响力就太大了。
顾星河却很谨慎:教材编写责任重大,必须绝对严谨。
你担心什么
我担心自己的知识储备还不够深厚。顾星河坦承,虽然我有一些心得,但要编写教材,需要更加系统的学术背景。
为了弥补这个短板,顾星河决定重新学习。
他找到北京大学的几位教授,请他们指导自己进行系统的学术研究。
顾老师,您已经这么有名了,还来学习一位年轻的博士生很好奇。
名气不等于学问。顾星河谦虚地说,我要做的事情太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
就这样,白天教课,晚上学习,顾星河过起了忙碌充实的生活。
他知道,自己肩负着传承古诗词文化的重任,必须不断提升自己。
半年后,教材编写工作正式开始。
顾星河和十几位专家学者一起,为新一代的孩子们编写古诗词教材。
他负责的部分是古诗词欣赏指导,要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语言,解释古诗词的美妙。
这首《春晓》,写的是春天早晨醒来的感受。顾星河在初稿中写道,诗人睡得很香,连天亮了都不知道。醒来后听到鸟儿在叫,想起昨晚下过雨,花儿一定落了不少。虽然有点可惜,但更多的是对春天的喜爱。
这种解读方式,既保持了学术准确性,又充满了亲和力。
教材出版后,得到了广泛好评。
很多老师反映,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明显提高了。
顾老师的解读很生动,孩子们容易理解。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说,以前教古诗,孩子们都是硬背,现在他们会主动问诗歌的含义。
看到这样的反馈,顾星河感到由衷的欣慰。
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让古诗词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第十章
三年后,星河诗社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古诗词培训机构,在全国三十多个城市设有分校,学员超过十万人。
顾星河本人也成为了文化界的知名人物,受邀参加各种文化节目,出版了多本古诗词普及读物。
但他最骄傲的,不是这些外在的成就,而是古诗词在普通人心中扎下的根。
这天,他收到一封特殊的信。
顾老师您好,我是三年前您第一期班的学员张丽。我想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女儿今年高考,语文考了145分,其中古诗词部分满分。她说,是您让她爱上了古诗词。
类似的信件他收到过很多,每一封都让他感动。
还有一次,他在地铁上听到两个年轻人的对话:
今天加班到这么晚,真是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啊。
你也开始用古诗词了我记得你以前最讨厌这些。
是啊,自从听了顾星河的课,发现古诗词挺有意思的。
听到这样的对话,顾星河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这比任何奖项都珍贵。
这时,一个新的机会出现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举办世界诗歌节,邀请各国的诗歌文化代表参加。中国方面推荐了顾星河作为代表之一。
这是向世界展示中华诗词文化的好机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