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章
    连续三天,许彦都在午后准时出现在闻砚斋。</p>

    他带来的帆布包像个百宝箱,每天都会多出点新东西:有时是一小罐特制的糨糊,用陈皮水调过,带着淡淡的药香;有时是几张极薄的桑皮纸,据说产自皖南的老纸坊,纤维细得像蚕丝;今天他掏出来的,是一把铜制的小镊子,镊尖弯成精巧的弧度,在阳光下闪着温润的光。</p>

    “修书页边角用的,”许彦把镊子放在桌上,指尖在镊尖轻轻碰了碰,“我父亲做的。”</p>

    林毅拿起镊子细看,铜柄上有层细密的包浆,显然用了很多年,镊尖的弧度刚好贴合手指的发力角度,透着经年累月的打磨痕迹。“很称手。”他由衷地说。</p>

    许彦的嘴角弯了弯,是极浅的笑意,像被阳光晒化的薄冰。“他总说,工具得跟人亲,才能做出细活。”</p>

    两人已经默契地形成了分工:林毅负责调配糨糊、裁剪补纸,许彦则专注于拆分粘连的书页、修补虫蛀的破洞。他们很少说话,店里的声响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镊子轻碰的脆响,还有檀香燃到尽头时,火星迸出的细微噼啪声。</p>

    今天要处理的是一本明代的《楚辞》,纸页已经黄得发脆,书脊处裂了道长长的口子,几页散佚的内文蜷缩着,像只受伤的蝶。许彦把书平放在铺着毡子的案上,先用羊毛刷蘸了点温水,极轻地扫过裂口边缘。</p>

    “这里的纸纤维断得厉害,”他低声说,指尖悬在裂口上方,“得用竹纤维浆先加固。”</p>

    林毅递过调好的浆糊。许彦用细竹笔蘸了点,沿着裂口的边缘细细涂抹,笔尖的力度控制得极好,浆糊薄得像一层水汽,刚好浸润纸边,又不会渗进文字里。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他手上,能看见他指节微微发力时,腕侧凸起的浅淡青筋。</p>

    林毅看得有些出神。他想起小时候看祖父修书,也是这样专注的神情,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案上的书页和手中的工具。那时他总觉得这活计太枯燥,守着一堆旧纸,耗上一整天也修不完几页,如今看着许彦低头忙碌的样子,却忽然品出点不一样的滋味——那是一种把破碎重新拼合的耐心,像在时光里一点点打捞遗失的碎片。</p>

    “你看这里。”许彦忽然开口,用镊子夹起一页散页,指着边角一处极淡的印记,“不是虫蛀,是水渍。”</p>

    林毅凑近细看,果然在纸页边缘发现一圈浅褐色的晕痕,形状像片被压过的枫叶。“像是被什么东西压着淋了雨。”他猜测。</p>

    “嗯,”许彦点头,目光落在那片晕痕上,像是能透过纸页看见过去,“可能是百年前某个雨天,有人把书忘在了窗台,或者……揣在怀里跑过雨巷。”</p>

    他的声音很轻,带着点飘忽的想象,林毅却忽然觉得,那本冰冷的旧书仿佛有了温度——它或许被某个落魄的书生珍爱过,或许在某个雨夜见证过匆忙的离别,那些看似无意义的裂痕和印记,其实都是时光留下的密码。</p>

    “你好像能看懂这些旧东西的故事。”林毅说。</p>

    许彦抬眼看他,眸子里盛着阳光,显得格外亮。“我父亲教我的,”他说,“每道裂痕里都藏着日子。你得静下心听,才能听见它们说什么。”</p>

    林毅的心轻轻动了一下。他想起自己守着这家店,每天摩挲这些旧书,却从未想过要去“听”它们说话。他只是把它们当成需要照料的物件,却忽略了它们身上驮着的时光重量。</p>

    傍晚时,那道裂口终于补好了。许彦用特制的镇纸压在上面,镇纸是块青灰色的端石,上面刻着极小的隶书“守拙”二字。“明天就能定型了。”他直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指节因为长时间发力,有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雨歇时遇见你简介 >雨歇时遇见你目录 > 第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