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不上前朝打开国库随别人拿的胡太后,既然如此,能省一点就省点才是正道。
但架不住底下臣子们在这上面的“野心”啊!
就在马文才还未下令停止这种“敲打”时,各方势力已经“闻弦歌而知雅意”,纷纷献上奇珍异宝或财帛金钱来“祝贺”新皇登基了。
尤其是周围诸国的使臣,在回国之后,进贡珍珠的进贡珍珠,进贡金银珠宝的进贡金银珠宝,还有的干脆就连什么“麒麟”、“大象”都搞进了京来。
原本马文才还担心这些人会不会因为皇帝“敲诈”财帛而产生不满,后来发现他们反倒因为新任朝廷对他们的索求而安了心,索性也就不管了。
祝英台在听说有大象要运进京,顿时眼睛大亮,突然想到了一个让“登基大典”声势浩大的点子。
大正国的国库真的实在是空虚,办这么个登基大典完了全国官员又要勒紧裤腰带过,隔现代,就是为了办个庆祝仪式,全体公务员都要几年没有奖金。
可是要是这种“庆祝仪式”是能让所有人参与的呢?
祝英台突然想到了以前的奥运会开幕式和后来在建康举办的“赛马会”。
她就是稍微提一提,马文才和所有参加过“赛马会”的南方官员都懂了,甚至心中都大为骚动起来。
北方官员们虽然不知道什么“赛马会”,可当从马文才那里得知他养着八千白袍骑的所有资金全是靠每月一次的“赛马会”得到的,顿时也心动不已。
要知道白袍骑拥有的装备所耗费的花费,足以按照魏国的标准装备一支十万人的骑兵,仅仅从这一点上了解,就已经十分惊人了。
可这么多钱,只是马文才在两年间筹集的!
对于“赚钱”这种事,马文才和花夭几人都太感兴趣了,一反之前的不在意,纷纷开始筹划起来。
这可是几百年来江山一统的登基大典,是要青史留名的盛典,当然要与民同乐。
表演?当然要有!
舞乐?有有有!
阅兵式?有有有!
各国使臣代表团入场,朝贡的奇珍异宝入场?有有有!
晚上盛大的“烟火”表演?有有有!
这样一个可以持续几天的盛事,虽说是与民同乐,可是场地有限,除了邀请的各方代表和百官、民间宿望代表,其他人要看怎么办?
当然是卖门票了!
京中曾经参与过或是买过赛马会门票的,对于这一套实在再熟悉不过了,马文才甚至从白袍军中调出了几百个曾经帮忙的士卒专门教导这件事。
至于建设场地、划分座位席、开设卖票点、进行宣传等等,就全部交给了梁山伯和祝英台、傅歧三人。
祝英台接手这件事的第一步,就是选拔要在登基大典上负责表演的“表演团”。
中原虽然动乱许多年,但伎人、舞乐和戏法的班子却从未断绝过,有些托庇于大族之下,有的则流浪各地进行表演、谋取存活之路。
除此之外,梁国江山还算安稳,大一点的州府都有“官伎坊”,像是江无畏就是从这里脱颖而出的,她本身就能歌善舞。
祝英台要办登基大典,歌舞和各种大型表演少不了,而且这种表演不能太小气,就得“震天动地”,最好是召集起擅长这些的“专业演员”,然后再统一排练。
为了这个,就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一时间,洛阳征召在登基大典上表演舞乐之人的消息立刻传了出去。
尤其祝英台作为太常寺卿还承诺表演上佳者能进入“太乐署”和“鼓吹署”,成为正式的教坊使,哪怕那些已经托庇于大族的顶尖伎人们,都纷纷心动。
那些豪族高门既然连家中金银财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