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同病毒般迅速扩散开来,让原本还有一些怀着不服心思的人,也为之战栗惊惧。
马文才和花夭也在这样的“拜伏”中一步步登上高位,登上了他们人生的巅峰。
待两人在高台上坐稳,马文才对赞者点了点头,赞者们才高声宣赞。
“陛下宣,众卿平身!”
霎时间,几万人齐齐坐回土石垒成的“座位”上,不但动静巨大,而且还夹杂着无数的窃窃私语。
“刚刚那个就是陛下?真是年轻啊。”
“得了吧,那么远你能看到什么?”
“陛下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刚刚从我们面前过去的时候,我两个腿根本不受控制,啪嗒一下就跪地上了,这一定就是龙气,龙气!”
“皇后也好高大啊,不愧是柱国大将军!”
虽然议论,却不敢大声,但亲眼见证登基大典这一幕足以让人亢奋,即便再窃窃私语,所带来的骚动也不算小。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鞭子击地的巨响中断了所有人的窃窃私语,当众人的目光重新聚集到场地中央时,作为报幕的赞者们齐齐大诵起“全体起身,奏国乐,升国旗”。
什么鬼?
众人迷迷糊糊地站起身,有些茫然地看向广场中央。
大正朝的国乐是由礼乐大家编成,祝英台参考了唐朝的皇家乐曲《将军令》提供了一段旋律也编入其中,整个国乐蓬勃大气、威严庄重,前面激烈的鼓点一响,犹如将军升帐一般,让人热血沸腾。
随着强而有力的鼓点节奏转为钟、磬等击打乐器带来阵阵频催之声,由高大的禁卫军托举着的大正朝“国旗”缓缓由大殿送往场地中央的参天高杆处。
魏国和梁国都是金德,大正朝接替南北朝建立新朝,以火德取而代之,国色为朱,旗帜自然也是朱红,旗帜的中央是一匹奔腾的白马。
这白马,即是寓意着大正朝的国姓“马”,也代表着马文才和陈庆之打下江山的基础“白袍骑”,还隐含了鲜卑人认为白马是“神马”的传说。
且不说别人,已经位极人臣的陈庆之看着那缓缓升起的红底白马旗帜,当场老泪纵横。
这样的“流程”今人闻所未闻,但无数后世成功的例子已经告诉了世人,这种集体环境中升国旗、奏国歌会带来何等的效果。
至少这面旗帜、这首乐曲,如今已经牢牢地给在场所有人留下了一个清晰的印象。
自此以后,他们会在越来越多的场合见到这面旗帜、听到这首乐曲,从而深刻的意识到,这已经是一个统一的、全新的国家。
马文才其实觉得祝英台他们太过折腾了,单单一个奏国乐升国旗的过程就过去了一刻多钟,拉长了整个流程,可所有经过彩排的人都确定这个流程是必要的。
除此之外,对于那些买了票的人来说,这一场大典必须要让他们觉得“值”,那就必须内容丰富、时间够长,又不能真表演几个时辰的歌舞乐章,各个部分就得充满仪式感和新鲜感。
现在看来,仪式感和新鲜感应该是达到了。
祝英台也彻底“嗨”了,眺望着升起的白马旗,是又哭又笑。
虽然不是五星红旗,但她已经能够预想到这面旗帜插满整个大正朝疆域的未来。
奏过国乐升过国旗后,便是百官朝见“恭贺”流程,随着赞者的高声念诵,文武百官官位从高到低、按照上朝时候的位置一个个出列、来到帝后的高台前恭贺参拜。
于是四周阶梯高台上的“观众”们也伸长了脑袋,要看看这些“大官们”长成什么样。
有些头脑灵活的更是掏出纸笔开始记录朝中文武官员的官职和名讳,现在好像没有什么用,但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派上用场呢?